您的位置首页  动漫解读

动漫属于动画专业吗动漫党史解读号角

  [摘 要]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动漫属于动画专业吗动漫党史解读号角

  [摘 要]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在《“十三五”国家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要重点提高科普创作研发传播能力,大力支持优秀科普作品(影视、微视频、微电影、动漫等)的创作与传播动漫党史解读号角。科普动画是科普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繁荣科普动画创作,是科普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运用科学传播理论和动画创作理论,在对国内外大量科普动画作品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科普动画的三个特征,并对科普动画的叙事策略和形象塑造进行了探究和思考,希望对我国科普动画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发展有所推进和启发。

  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工作。但是在科普工作方面,我国依然存在科普作品创作水平不高,传播内容同质化、单一化现象较为突出动漫属于动画专业吗,科普作品未能满足公众快速增长的多元化、差异化需求等问题。对此,国家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媒体、自媒体等基于移动互联的“互联网+科普”新技术、新形式的运用,逐步提升科普影视、科普动漫等科普原创能力。通过搜集2010—2017年全国国产电视动画片制作备案公示的数据,发现科普教育题材的动画片共699部、678 736分钟。其中 2010年 142部、125 684分钟,分别占当年备案公示总数的23.6%、21.1%;2011年101部动漫属于动画专业吗、116 030分钟,分别占当年备案公示总数的19.8%、26.1%;2012年121部、138 382分钟动漫党史解读号角,分别占当年备案公示总数的23.4%、32.6%;2013年114部、103 388分钟,分别占当年备案公示总数的24.5%、31.5%;2014年69部、44 288分钟,分别占当年备案公示总数的16.2%、16.3%;2015年72部、108 984分钟,分别占当年备案公示总数的20.6%、41%;2016年51部、30 813分钟,分别占当年备案公示总数的15.9%、18.7%;2017年29部、11 167分钟动漫党史解读号角,分别占当年备案公示总数的10.8%、9.8%,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在2010—2017年,虽然总体上科普教育题材动画片在我国动画片生产制作中所占的比率呈下降趋势,但是每年的生产量以及所占据的比例相对而言仍较高。这说明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我国动画片制作单位对于科普教育题材动画片的制作具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但我国科普教育题材动画片的发展目前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真正寓教于乐、受观众喜爱的科普动画作品并不多。作品整体质量不高,存在普遍的问题和弊病,比如故事与科普内容结合不紧密,科普内容生硬地插入故事中,缺乏生动的情节和精彩的故事;科普内容展示方式老套,新颖性和趣味性不强;创作者没有考虑观众的接受能力动漫属于动画专业吗,未能将科普内容做到简单易懂;忽视动画角色的塑造和开发,造型千篇一律,缺乏新颖独特的角色形象等等。对此,本文重点从叙事策略和形象塑造两方面对科普动画的剧作进行探讨,以求对科普教育题材的动画创作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至今,在国内外相关的动画理论研究中,对于“科普动画”还没有一个公认统一的定义。在《电影艺术词典(修订版)》中,科普动画片的定义是:“泛指传播科普知识的动画片,故事内容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主,有系列片和宣传短片等样式。”[1]这个定义显然有些笼统和模糊,既没有具体指出通过动画的什么形式进行传播,而且对于科普的内容限定得也很狭隘,只是指出普及科学知识。而关于科普的定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做出了明确界定:“科普是指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科普主要有两个要点:第一,科普面向的受众是广大公众,所以要使用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第二,科普的内容除了各领域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方法等客观知识外,还包括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等意识形态的内容。聂欣如教授在《什么是动画》一书中指出,动画的本体和核心是意指叙事[3]1-16。而叙事,简单点讲,就是对于故事的描述。所以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科普动画主要是指科普故事动画,即将科普内容巧妙地融入到故事中,以观众易于、乐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轻松幽默地向观众普及和传播各类科普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等)的动画,不是用于专业人员交流的单纯的科学原理演示动画,也不是现在网上流行的相对简单、没有故事情节的MG科普动画短片。

  科普动画既服务于科学传播,同时也隶属于动画艺术。从本质上讲,科普其实是一种社会教育,目的是让普通大众获得各类科学知识的启迪,整体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而动画是一门集结了造型、绘画、美术、音乐等形式的高度综合而又极富表现精神的现代艺术。科普动画结合了科普内容和动画形式,由此可见,科普动画是一种包含了科学、艺术、传播、社会教育的“综合体”。而这种“综合体”的特质也决定了科普动画不同于一般普通类型动画的特征。

  从已存的对于科普动画的定义、解释以及国内外各类科普动画作品来看,科普动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极具功能性——知识教育性,这是由科普动画本身的目的、内容和题材所决定的。毋庸置疑,科普动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向社会大众传播各类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社会大众的科学素养,开拓和培养社会大众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而动画只是作为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手段。

  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运用水墨动画的形式讲述了一群小蝌蚪几次找错妈妈,在错误中纠正认识,最终认识了自我、找到母亲的故事,生动地向观众传播了有关蝌蚪变成青蛙的自然过程的科学知识以及要全面认识事物的科学道理。1983年日本科学教育动画片《咪姆》,通过描述虚拟的角色咪姆穿越到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以非常亲近和浅显易懂的动画方式向观众讲述了历史上各个时期著名科学家的发明故事和日常生活常识的知识,深受观众的喜爱。

  因此,科普动画最主要的内容和目的就是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大众科学探索的精神和理念,而动画作为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手段,对于表现一些复杂难懂的科学原理和难以表现的科学知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表现影像不能表现的内容。比如Chris Mc Gillion在东帝汶通过实验发现,在向当地农民科普和传播农业种植知识的过程中,运用动画比实景的视频有更好的传播效果[4];Yigal Rosen在对以色列480名五年级和七年级的学生持续2~3个月的测试发现,那些运用动画学习科学知识的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运用上有更明显的积极作用[5]。

  由于科普动画需要表现和传播科学内容,而科学内容想要呈现和讲述清楚,必然需要知识的陈述和阐释。而这种认知性的知识陈述,一般对于叙事的推进没有什么作用,很多时候都是作为冗余的情节依附于故事的叙事。这种冗余的情节,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观众观看的非流畅感,甚至会对故事的推进造成“阻滞”效果,使观众“跳戏”。因此,科普动画中的知识呈现与叙事推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一定的矛盾性,而一部科普动画的成功,很大部分就取决于这种矛盾性的处理效果。

  另外,在国内外科普动画作品中,可以发现很多科普动画在科普内容呈现上都是通过画外音阐释加上相应的画面演示,或者通过语言陈述——人物对话的形式,而且往往是以一种超越人物身份的形态呈现[3]321,这样或多或少就带有一定的说教意味,会在整个故事中不可避免地留下或深或浅的间离的痕迹,这类作品只是达到了“单向性结合”或者“互利性结合”的创作水平,未能真正做到“融入性结合”[6],破坏了故事的流畅性和趣味性。

  迪士尼教育短片《唐老鸭漫游数学奇境》,属于科普动画中比较优秀的动画作品。虽然它是以一种探险数学王国的形式呈现,避免了直白枯燥的知识讲解,不过它很大部分也是通过数学王国的“精灵”与唐老鸭的对话,再加上相应的画面演示来讲解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各类数学知识。

  虽然动画对于科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如果一部科普动画只顾着艺术创作而舍弃、忽略或者扭曲了科学内容,这严重违背了科普动画的目的;而如果一部动画作品纯粹是展示科学知识,比如用于专业人员之间交流的科学原理的演示动画,或者有些科普动画作品为了达到科普的目的,直接采用说教的形式,甚至采用一些“概念化”的专业术语,这类作品也不能称为合格的科普动画。因为科普动画的受众是广大公众,要让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所以,一部合格或者优秀的科普动画作品除了需要具有知识科教性,也应该具有幽默趣味性,即利用大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以一种幽默有趣的形式展现,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下接受科普知识,而这个就需要科普动画创作者平衡好动画艺术的“虚幻幻想”和科普内容的“科学基础”之间的关系。

  科普动漫创作者(sci-comic creator)往往具有复杂的身份,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占据着模糊的边界,他们不在意严格的定义,他们强调平衡娱乐(entertaining)和信息(informing)之间的重要性,努力创建一个引人入胜的视觉叙事(visual narrative)[7],使之不被科学事实所充斥或者让步和妥协于科学的准确性动漫属于动画专业吗。这种平衡就需要科学传播者在娱乐和信息或者教育之间把握好两者结合的关系和程度。

  美国迪士尼的《头脑特工队》,宽泛地讲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兼具科学知识和幽默趣味的心理学科普动画作品。心理学科普,总面临着一个问题——绝大多数的心理现象缺少没有争议的解释,对一个现象的解释通常会拖泥带水出复杂而庞大的概念结构。《头脑特工队》显然处理的很好,作品将相关的心理学科学知识,包括情绪、记忆、想象、梦、潜意识、抽象思维等内容,通过拟人化的形象和感动人心的故事情节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让观众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了解完整而系统的大脑运作机制。而作品的成功就在于导演和编剧巧妙地平衡“虚构幻想”与“科学基础”的能力,当然这也要归功于该片背后有严谨的脑神经科学、心理学等作为科学参考。

  科普动画可以说是动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动画这种富有表现形式的艺术手段向广大公众普及各类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方法,开拓和培养大众的科学思想和精神,使社会大众整体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所以科普动画秉承的不单是纯粹的动画艺术的脉络,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是科学与艺术、教育与传播的综合体,因此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类矛盾。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发展报告(1978—2002年)[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4.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